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多走心”

调查研究不是“走秀场”,不是“观光行”,而是一场践行初心之旅。“走心”的调研,是心的抵达,更是行的远征。当真心沉入基层,民声便有了回响;当问题精准聚焦,破局便有了方向;当实策落地生根,发展便有了力量;当本领与时俱进,征程便有了保障。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真正“走心”,让调研从“耳朵听”变成“心里明”,从“笔头记”化为“手上干”。
心入群众,在身挨身坐中听见“真心话”。距离近了,心才能近;板凳暖了,话才会暖。群众的心声,在炊烟袅袅的灶台旁,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在欲言又止的眼神里。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拆掉“官架子”,捧出“真性情”,才能让群众从“不愿说”到“愿意讲”,从“说套话”到“掏心窝”。要放下身段“融进去”,以平视的目光交流,用家常的语言对话,让群众感受到尊重与真诚,在“唠嗑”“拉家常”的氛围中自然流露心声。要敞开心扉“听进去”,耐心当听众,用心记民忧,让群众的“土话”变成决策的“依据”,让角落的“叹息”化为行动的“哨声”。要久久为功“扎下去”,把调研对象变朋友,将联系点变“根据地”,在持续互动中积累信任,让真话源源不断、常听常新。
心系问题,在刨根问底中找准“真症结”。浮光掠影,只能看到表象;浅尝辄止,永远触及不到内核。调查研究若浮于表面,对策就成了“隔靴搔痒”;若回避矛盾,方案就成了“空中楼阁”。党员干部要以“掘井及泉”的韧劲、“庖丁解牛”的细劲,从纷繁现象中锁定关键,从复杂脉络中厘清根源。要聚焦靶心“精准问”,围绕发展堵点、民生痛点、治理难点,提前做足功课,明确调研靶向,确保精力用在刀刃上。要解剖麻雀“深度研”,选取典型“小切口”,深挖一层、多问一句,既看数据报表更看实际成效,既听干部陈述也验群众口碑。要辩证思维“系统析”,联系历史背景、政策环境、现实条件,分析主次矛盾,把握因果链条,在全局中定位问题,在发展中寻求破题,让结论经得起推敲、对策扛得住检验。
心谋实策,在知行合一中转化“真办法”。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深化,转化才是根本。再鲜活的见闻,不落地就是“纸上风景”;再深刻的洞见,不实践就是“空中楼阁”。党员干部要推动调研成果从“报告里”走向“田野上”,从“书柜中”变到“项目表”,真正完成“走心”闭环。要即时响应“马上办”,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解决的现场拍板、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以“立竿见影”的实效赢得信任、凝聚共识。要创新机制“长效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要跟踪问效“回头看”,杜绝“一交了之”“报而不用”,让对策举措在实践中迭代升级、在检验中愈发精准,确保事事有回音、招招见真章。(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