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产业经济 > 正文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基层善治激活万千民心

时间:2025-10-01 17:28作者:综合来源:中华金融网阅读: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如今,一批立足实际、富于创意的基层治理实践,正悄然改变中国社区的治理面貌,也深刻重塑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方式。

从北京胡同到重庆山村,从阿拉善盟牧区到甘肃田野,尽管地域风貌各异,却共同呈现出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生态。居民从“等靠要”转变为“主动干”,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基层治理的创新,首先体现为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协同”的转变。北京大栅栏街道通过“红栏暖巷”项目,以“资源聚合+服务集合+治理联合”机制,精准回应民生需求;阿拉善左旗新华街道南田社区依托“微网善治”机制,形成“政府改供水、居民治排水”的协作模式,成功破解平房区排水难题。治理不再只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共治的“大合唱”。

网格化治理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服务精准落地的重要抓手。阿拉善盟将全盟划分为1190个一般网格和2840个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447名,明确矛盾调解等9类职责,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重庆秀山官庄街道则推行“党支部+网格+合作社”模式,在茶叶产业带实施网格化管理,建成2000亩标准化基地,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小网格,真正托起了大民生。

党建引领始终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优势。大栅栏街道通过“圆桌工作法”“暖心万家行”畅通民意,推动业务科室下沉、区域资源整合;阿干镇深沟掌村和马场村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探索“党建+多元治理”,形成“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有效机制。通过“1+1+N”组织体系和“三事工作法”,党组织成为凝聚力量的“主心骨”,党员成为服务群众的“排头兵”。

数字赋能则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重庆官庄街道借助“数字驾驶舱”实现“一屏观全村”,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和灾情疫情动态监测;许多地区推广“积分制”管理和智慧平台监管,使居民参与率显著提升,治理更加精准、透明、高效。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真正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理念与制度的深刻变革。它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紧密结合基层实际,让每一位居民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主体”。随着“微网善治”“红栏暖巷”等模式不断涌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正在我们脚下延伸。(武大治)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