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田埂就是舞台,笑容就是答案!

“老师,我以后也想站在真正的舞台上跳舞!”夏日午后,四川石棉县新民乡的梗田间,一个小女孩拉着志愿者的手,眼睛亮亮地说道。就在几天前,她还躲在其他同学身后,不敢大声打招呼。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这个暑假,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再次走进田间地头,为70多名乡村孩子带去了以“沃土新芽·童心成长”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他们中很多人,已是连续三年来到这里,把孩子眼中的“不敢”变成“我想试试”。
梯田筑课堂,播撒乡土“美育种”
没有围墙的束缚,没有课桌的拘谨,课堂就在一片片梗田间悄然展开。志愿者们巧妙地将乡村的自然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面向零基础的孩子们,组建起一支支充满乡土气息的“乡野合唱团”、“麦田播音队”。通过“暑期集中实践+学期云端课堂”的模式,美育不再只是暑假里的短暂惊喜,更成为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常态化滋养。美的种子,就这样悄悄撒进一颗颗童心里,在乡野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
沃土展才艺,激活儿童“表达欲”
田间地头化作生动课堂,孩子们成为“主角”。微风中,孩子们朗诵《七律·长征》,声音洪亮、身姿挺拔;稻田前,他们学习《小美满》手势舞,动作舒展,褪去羞涩;画纸上,孩子们踊跃描绘“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分享作品时笑容灿烂;田野旁,放飞自折的“两弹一星”纸飞机、合作搭建七彩纸宝塔。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认识自我、展现才华、提升自信。
童心破茧出,收获成长“自信果”
从拘谨羞涩到大声表达,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分享,从独立行动到团队协作,点滴成长都被志愿者们看在眼里。朗诵、舞蹈、绘画、手工等丰富的活动,鼓励孩子们不断突破“我不敢”的畏难心理,在艺术实践与团队互动中变得自信、收获成长。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志愿者黎思含感叹道:“他们眼神越来越亮,我真切感受到美育唤醒心灵的力量。每一次耐心引导换来孩子们的勇敢尝试,这些经历深化了我们对教育初心的理解与坚守。”
实践砺青春,锻造振兴“生力军”
三载耕耘,新民乡的沃土不仅见证了乡村儿童的美育成长,更成为锻造服务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实践熔炉。耘间艺趣小分队在精进教学技能的同时,淬炼了扎根乡村的韧劲、奉献乡土的情怀与服务基层的担当。“田埂上的美育课”将乡土情怀教育融入美育实践全过程,引导孩子们在感知家乡自然与人文之美中,深植热爱故土、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
耘间艺趣小分队将继续扎根乡野,以艺术滋养心灵,以乡情点亮童心,矢志不渝为乡村儿童铺就自信成长之路,深化融合美育浸润、乡土情怀和人才培育的特色实践模式,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作者:朱梓颉、张雅琳、康成铭 来源: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