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稻鳖共生,新农人绘就新画卷
2025-09-26 23:10 www.eastfi.com来源:中华金融网作者:综合阅读:次
金秋时节,江西德安县吴山镇张塘村的稻田里,不仅稻谷飘香,还有肥硕的中华鳖在欢快地游动。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生态种养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刘怡东的养殖故事始于2009年。当时他在吴山镇何铺村成立了龙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130亩,养殖事业原本蒸蒸日上。然而,2010年一场“食用龙虾中毒致癌”的网络传言,让他的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刘怡东没有一蹶不振。他不断依靠自学技术去摸索,到后来获得南昌大学水产研究所技术支持和县农业农村局专家的指导帮助,如今年产甲鱼已达3万余斤,销售额约400万元。
在吴山镇张塘村九组的稻鳖综合种养基地,“稻鳖共养”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他介绍说:“稻田养鳖,鳖粪肥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谷饱满;鳖吃水生动植物,不投喂饵料也长得飞快”。这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循环原理,水稻为甲鱼提供遮荫和躲避场所,甲鱼则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其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
吴山镇的稻鳖养殖产业不仅在经济效益上取得成功,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地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周边近50户脱贫户就业增收,每月为脱贫户增加收入近3500元。“现在我的甲鱼已经有2万斤可以上市,主要销到江浙沪深等客户手中,我打算扩大规模,实行‘稻鳖共养’,手把手地传授甲鱼养殖技术,带动更多人致富。”刘怡东谈及未来时信心满满。
吴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县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稻鳖养殖产业发展,包括高标准池塘改造、规模化养殖补贴等,这些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热情。下一步,吴山镇将进一步贯彻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种养户建立利益联结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农人”的新活力。(孙晋宇、涂家鑫)